2008年科技教育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

发布者:代晨发布时间:2013-09-22浏览次数:11041

 


        由浙江大学主办,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科技委和高教司协办,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2008科技教育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ICSTEP’08)暨第三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于2008年10月24-25日,在杭州隆重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典、丹麦、捷克、亚美尼亚、印度、韩国等10个国家,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大陆的44所高校的专家教授近18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围绕工程教育、创新与全球化的主题,邀请了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陈劲教授,欧洲工程教育协会主席、柏林工业大学第一副校长J?rg Steinbach教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及英国皇家工程院代表David Nethercot教授,PICMET主席Dundar Kocaoglu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等海内外知名学者做特邀报告。与会代表还围绕工程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教育与国家政策、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科学生创新与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型工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工程教育与产学合作、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等议题宣读并交流了二十余篇学术研究论文。
       一、特邀报告内容介绍
       24日上午,浙江大学的陈劲教授汇报了以“基于创新内涵的工程教育的再造”为主题的大会精彩报告。陈劲教授首先肯定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迅猛的发展,但从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看,中国仍然落后与发达国家,中国企业还需要提高创新绩效,在中国的工程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教育和研究还需要加强,引入变革和创新的思想是再造工程教育的关键。随后陈劲教授提出基于创新内涵的工程教育再造的创新模式,指出工程教育设计、工程教育整合和工程教育实践是工程教育再造的三大支柱,科学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创新思想是开展工程教育的知识平台。培养学生战略思维、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只有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系统的设计、整合和实践工程教育,才能突出创新的宗旨并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最后陈劲教授从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育、知识管理、学科交叉、国际化等方面对如何训练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建议和科学指导。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第一副校长,同时也是欧洲工程教育协会的主席Jorg Steinbach教授做了有关在“博洛尼亚进程下的工科本科和硕士课程转化”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欧洲工程教育协会的一些基本情况。主体部分介绍的是柏林工大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下的工科本科和硕士课程的转化情况。博洛尼亚进程有利于整个欧洲教育的交流与沟通,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Steinbach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在解决具体的学生准入和评价上柏林工业大学的一些做法,其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概念框架以及具体的方法。比如将学生的准入和评价联系起来,相似问题归类、教育内容模块化、模块的具体时间设置等等。并以柏林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本科和硕士教育计划为例,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该校转化时所取得的成效。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及英国皇家工程院代表David Nethercot教授认为,当前世界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而工程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我们总是无法使他们确信工程职业的规划是令人激动,非常有价值且回报丰厚。高校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我们的毕业生需要一个更加现实的视角。商业技能并不是问题,学生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不难掌握。而实际的项目工作经验非常必要,这种项目工作是一种更有创造性,更具有实际意义,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作,最好与一个来自行业的伙伴合作。工程教育应当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一门应用商业科学来进行教授,而不是一门纯科学。
       PICMET的主席,美国工程技术管理部(ETM)的Dundar F. Kocaoglu教授做了主题为“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全球发展趋势”的报告。Kocaoglu教授首先从全球经济的增长模式、教育发展的特征、学生特点和工程技术管理整合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识别工程和技术管理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指出提高工程创新能力是开展工程教育的关键内容,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实践能力也是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随后Kocaoglu教授又从工程和技术研究的历史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的现状、关键问题出发,介绍了美国工程和技术研究的进展,并向大会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工程教育研究出版物。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做了“EIP-CDIO:国际视野中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报告。顾佩华执行校长分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情况,介绍了国际CDIO工程教育的框架,对汕头大学的EIP-CDIO理念作了系统、全面的解释,特别就汕头大学提出的EIP理念、项目设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探究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与学方式以及基于ISO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与介绍,并就工程教育改革及CDIO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观察与思考。
       二、分组发言一览

 


顺序

主题发言情况介绍

内容关键词

1

题目:Implement Civil and Structural Designs through the Liverpool Constructionarium

CDIO、结构设计、集中学习

发言人:英国利物浦大学工程学系Zhongwei Guan教授

2

题目: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证分析-基于对九所理工科院校的调研

高等教育工程、多样化、改革

发言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王景枝讲师

3

题目:An Empirical Study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创业精神、工科学生、创业教育

发言人:香港城市大学工程制造和工程管理专业Choi Tung LO博士

4

题目:工程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培养方法

创新能力

发言人:汕头大学教务处处长陆小华副教授

5

题目:Three Ways of Globalizing IT Engineering Education
Experiences from Two European Universities

全球化教育

发言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Anders Berglund教授等

6

题目:Reflections on the Comparative Epistemolog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on Three Continents

香港、英国、非洲三地学生的比较

发言人: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Michael Collier教授

7

题目:Enabling innovation: Master-level project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the UK

创新、硕士级项目管理程序

发言人:英国斯特林大学管理学部Angus G Yu教授

8

题目:Looking to the future:Building for today

工程教育的未来

发言人:Paul Stiefel 公司主席Paul Paul Stiefel

9

题目:创新型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思考——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实践与启示

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发言人:华东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周玲副教授

10

题目:基于区域经济产学研联盟的机械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发言人: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潘松柏教授等

11

题目: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College Teaching Effect──Tak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perience

教学质量评估、学生SEEQ问卷调查

发言人:河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Yang Zhendong Xu Chang-yong

12

题目:Globalization, Responsibility and Engineering

全球化、工程教育新的职责

发言人: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Harold P. Sjursen教授

13

题目:构筑地方高校工程教育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

发言人:九江学院黄强副教授

14

题目:Engineering Education: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hrough industry-institute interaction

工程教育、企业研究所相结合

发言人:印度加尔各答国立技术师范训练和研究中心Sukanta Kumar Naskar助理教授

15

题目:Synergistic Changes to Educate Tomorrows Engineers

学习能力、学习偏好、变化

发言人:韩国汉阳大学Leonhard E. Bernold教授

16

题目: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型国家

发言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钟雨轩老师

17

题目:军事工程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以美国西点军校为例

军事工程教育

发言人: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范玉芳副研究员

18

题目:Experiences with Bilingual Teaching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 Shandong

工程学、双语教学

发言人: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Michael Collier教授及Pamela Collier讲师

19

题目:Technology, Environment, Economics, Management:4 Factor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Global World

技术、全球化、工程教育4个要素

发言人:捷克科技大学经济学和管理部Bedrich Duchon教授

20

题目:A New Microelectronics Curriculum Created by Synopsys, Inc.

微电子课程、合作、90纳米及以下技术

发言人:美国新思科技公司Vazgen Melikyan教授

20

题目:Consultant Service Practices on E-commerce Platform to Enhancement China Innovative Education

创新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发言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赵燕平教授

21

题目:指导学生团队研发的瓶颈及解决方案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软件工程教育

发言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延青老师

       三、会议总结
       随着国际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呼唤具有创新性的科学工程人才。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大学一直积极探索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2008科技教育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ICSTEP’08)在之前两届科教论坛的基础上,主题更为明确、内容更为全面,取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大会为全球科学和工程教育专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围绕工程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教育与国家政策、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科学生创新与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型工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工程教育与产学合作、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等议题,代表们共聚一堂共议创新型科学和工程人才的培养、创新以及工程教育创新等问题。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海内外工程教育研究进展,国际间合作互动,为全球企业家、工程教育家提供了良好平台,使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更上一层楼,是国内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的一次成功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