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15科学发展报告》,通过对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进行论文统计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科研虽逐渐崭露头角,开始步入国际科技中心,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04年至2014年9月,我国共发表国际论文136.98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3年统计时增加了19.8%,位次保持不变。论文共被引用1037.01万次,排在世界第4位。我国2004-2013年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发现我国发表在这三大期刊上的论文由2004年的73篇增加到2013年的226篇,累计增长209.6%,年均增长7.7%,而同期这三大期刊上的累计发文量只增加了5.6%。2009~2013年,中国SCI论文发表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SCI论文数量达到21.9万篇,占世界总量的16.2%,与美SCI论文数量逐渐缩短距离。数据显示,2009-2013年引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与2004-2008年相比,2009-2013年论文篇均引文由3.19次增加倒4.54次,论文引用率从55.22%上升到63.35%。报告认为,产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中国科研工作的学术引领性,是未来需要考虑着力思考和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完成了科技发达国家花了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科学积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从科技起飞到科技成熟需要时间积淀。在这个过程,还需中国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更需科研决策者客观认识中国科学发展所处的阶段,摒弃“短、平、快”的发展策略,为科研人员创造更为良好的科研环境,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学科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