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校企研发合作的投入与产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15浏览次数:240

  

  德国经济界与高校的科研合作密度高,平均每100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了200多个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化工与医药等技术密集型领域,两者之间的研发合作规模远超平均水平,而企业与综合性大学建立的合作关系数量尤其多。德国经济界提供给高校的研发经费在1990年到2000年间翻了一倍,2005年甚至占高校科研经费的28.1%,之后有所回落,2012年这一比例在20%左右,仍然远超国际平均水平。根据德国科学捐助者联合会《2013年高校晴雨表》,2013年经济界共计向高校科研机构投人17亿欧元科研经费,由此成为高校第三方经费的重要来源。相比公共资金,企业对于主要从事应用研究的应用科学大学的研发投入规模相当大。企业对各类高校科研投入的分布要均衡得多,在研发投入时也会顾及专门的科研特色、地方经济的关联和个人的长期联系。但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从企业的“吸金”能力大相径庭。如果以学生人均科研经费而言,9所理工大学平均每位学生达到1688欧元,是应用科学大学人均的3倍多。而经济和工业界自身的性质决定了企业更青睐工科专业,17亿欧元中有半数投向工科专业。企业对于高校的长期大规模投入也获得了丰厚回报。高校的科研产出通过知识转化,每年整体上为地方经济贡献高达l90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这其中由企业资助的第三方研发所作贡献就超过100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