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院第二支部组织生活会会议纪要(2019-11)

发布者:张馨玉发布时间:2019-10-23浏览次数:73

时间:20191021日(周一)9:00

地点:紫金港校区图书信息中心C1202会议室

参加人员:李铭霞、徐宝敏、张炜、吴伟、姚威、童金皓、李文、何秋琳、李若男、延立军、李飞

列席人员:孔寒冰、朱凌、钱圣凡、杨舒心、朱嘉赞、邓路、吴珍、吕正则、李恒、施锦诚、刘冠楚、曲辰、王艳、乔琦峰、王良、胡顺顺、钱鹤伊、赵子聪、陈光沛、毛笛

请假人员:吕旭峰(出差)、林成华(出差)、李拓宇(出国访学)、李畅(事假)

主持:吴伟

记录:何秋琳


会议内容:

党课“有灵魂的卓越 有立场的教育——大学思政体系中我们的坐标和行动”学习

支部书记徐宝敏老师首先从中外教育史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列奥尼达、苏格拉底、柏拉图、昆体良、孔子、朱熹等一系列知名教育家、思想家的教育观点,重新审视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行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一观点。进而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深入解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浙江大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并从学校、学生、教师的角度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他认为,教师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体,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战场”;作为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结合战略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他提出,学科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实行有立场的教育,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有规则,解放思想不逾矩”;行政人员要全员育人,全程支持;学生要有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追求有灵魂的卓越。

与会人员围绕学生培养、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