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第一分论坛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者:张馨玉发布时间:2023-12-28浏览次数:13


12月10日上午,第十七届科教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高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第一分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

 论坛旨在为从事“高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研究的学术界以及产业界专家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由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飞主持。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的6位专家学者受邀作会议报告



 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王顶明

首先由北京理工大学的王顶明教授带来《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现状调研:关键问题与实践探索》,王教授的汇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通过解读四篇重要文献的时代特点因素和共性因素,分析过去四十年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历程;二是基于个人今年参与教育部有关部门推动开展的卓越工程师调研的一些基本情况,由此反映出来的关键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提出校企密切合作、落实联合培养基地、重新建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数字化背景下新技术应用赋能于工程教育的改革、以及宏观政策层引导的六条建议。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裁 Patrick Mueller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裁Patrick Mueller以《Observations on Engineering Careers in Germany and China: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in Technology Driven Countries》为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从德国和中国工程职业生涯观察提出技术驱动型国家的教育需求出发,比较德国中国两国的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入手。首先比较了德国与中国全族谱教育体系;其次,介绍了卡尔斯鲁厄大学的本科与研究生学习内容与其特色实践内容,在本科更加注重通识教育,而在研究生阶段会提供更加细节具体的研究方向;最后,Mueller先生提到了华晨宝马公司的工作理念与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培养相吻合:培养现实主义,高适应能力强,励志,有信心的人才。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院长、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郑志锋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院长、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郑志锋带来《产教融合储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从背景,产教融合基本情况、储能专业设置情况、储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和储能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五个方面展开。首先综述在我国密集出台储能行业政策,在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的政策背景下,以厦门大学为例,介绍了储能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构建以及厦大基于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平台建立储能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其次,提出了对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聚集区域产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人才需求链,支撑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储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最后,在高质量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现路径上,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校企协同发展的建议。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 罗英姿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罗英姿教授做了《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工程博士生个体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基于“输入-过程-输出-发展”框架,从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发展质量和综合评价五个方面对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汇报总结了工程专业学位博士教育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复杂生源背景引致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无法完全得到满足;职业能力需求与教育供给未能有效匹配;培养方案的定制化探索及各培养环节的制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存在阻力,共赢局面未能深度完成;面临社会美誉度与个体忠诚度双低困境。最后罗教授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二是探索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是健全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制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四是从多途径增强工程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动力,加强校企合作深度;五是聚焦职场人士教育需求发挥专业学位特色,提供工程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美誉度。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联合院长、教授 崔立真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联合院长、教授崔立真做了《基于产教融合大平台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分享报告,报告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题目,在实践过程中为什么选择工业软件,如何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工业软件的背景知识、理论基础以及山东大学在工业软件方面产学研的基础,重点介绍了山东大学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特软建设方案,包括利用产教融合大平台,依托国家战略课题的科教融合,高端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杰出人才聚集地。随后崔教授提出了后续发展的三个重点方向:高端三维CAD关键技术;下一代ERP关键技术;AI赋能关键技术。

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杨家轩

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家轩教授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海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杨教授首先从学校背景、历史使命、行业特色、国际特征角度介绍大连海事大学在海事卓越工程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指出了卓越海事人才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何培养“蓝色”情怀解决人才向海、海洋人才培养模式与强国战略、行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不强,海洋人才创新实践培养载体极度匮乏的主要问题;其次,基于卓越工程师3.0的推进,国家二十大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德才兼备的海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进展;最后,提出了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强思政、强协同、强创新和强保障的四措并举的海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盍碧玺曼詹集团CEO Lawrence Hübschmann、董事长詹一鸣;盍碧玺曼詹相遇学校总校长刘立国、执行校长高爽;建新赵氏集团CEO赵肇丰、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郄雨、浙江大学全球科创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初级研究员孙孜文等。论坛在蔻享平台同步直播。
最后,由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飞对六位报告嘉宾以及在场的盍碧玺曼詹集团各位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会议结束后继续与各位专家学者就产教融合、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等主题持续深入交流。至此,第十七届科教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高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第一分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