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2023》发布会暨交叉前沿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张馨玉发布时间:2024-03-12浏览次数:33


图片

 2024年1月19日上午,《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2023》发布会暨交叉前沿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友楼紫金港厅举行。本次会议分两个环节,报告发布环节由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科教发展研究》主编叶民主持。主旨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徐贤春主持。

图片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格局。中国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性时期,学科交叉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趋势和核心驱动力,特别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技术正引领颠覆性创新。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浙江大学作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全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面向未来,一要坚持以重大科学问题牵引集聚优势学科力量。二要围绕重大交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会聚研究。三要积极推动使能技术牵引的创新范式变革。

图片

 报告发布环节,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科研主任、副研究员吴伟介绍了《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2023》的研制背景和主要内容。该报告系浙江大学科技战略研究项目和“求是智库”重要成果之一。今年报告聚焦的五大领域分别为人形机器人、未来农业、社会医学、新一代智能制造、人类增强及伦理,每个领域内容包括领域方向详解和领域发展速览两部分。报告详细阐述了每个领域10大交叉前沿方向的技术发展情况和竞争格局,以及国内外研究与发展态势,并提出了针对我国发展的重要建议。

图片

 主旨报告环节,南京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曹卫星做了题为《智慧农作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报告。曹卫星教授强调了国家粮食安全迫切需要新兴科技,需要生物育种和智慧农业等现代科技的有力支撑,并通过农情遥感监测技术、农作处方设计技术、农作系统模拟技术、农田精确作业技术、智慧农作管理平台等五大技术全面展示了智慧农作技术体系的开发与应用,最后提出智慧农作技术载体的“五一目标”和推动构建智慧农业发展新格局的相关建议。

图片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原副所长杨桂林研究员以《面向人形机器人的驱动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为题,全面扫描并梳理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历史脉络,重点介绍了高转矩密度力矩电机、高过载能力永磁力矩电机、双向传动减速器、模块化驱动关节及柔顺控制等人形机器人的硬件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新兴技术应用落地情况。

图片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王跃明做了题为《侵入式闭环脑机接口研究进展》的报告。王跃明教授系统梳理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其在下一代AI、智能强军、神经/运动康复等未来应用场景的巨大潜力。最后,王跃明教授详细阐释了通过调控脑技术治疗重度抑郁的实践应用案例。

图片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朋做了题为《聚合物形性一体化智能调控技术》的报告。赵朋教授强调了聚合物作为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注射成形是高性能聚合物产品最重要的制造工艺。赵朋教授详细介绍了聚合物精密化智能成形技术的重难点与优越性,并展示了大量聚合物功能化调控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案例。

图片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春华做了题为《大数据与智能计算》的报告。沈春华教授系统梳理了视觉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等重点技术。他详细介绍了用算法获得数据,再反过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相关技术介绍,包括利用单目深度估计技术重建三维场景、计算图片景深等计算机视觉技术训练。最后,还介绍了用AI做蛋白质从头设计相关技术,包括蛋白质逆折叠问题、蛋白质结构编码IPA等。

图片

 主旨报告环节结束后,浙江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郭文刚,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求是智库”研究员刘培林等专家学者展开了充分讨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江洪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图片
图片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协办。来自浙江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图书馆等部门领导,各学部代表、校内外专家代表、战略院研究人员等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图片

扫描二维码获取《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报告电子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