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杜燕梅发布时间:2024-09-14浏览次数:34

7月20日,由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研讨会在兰州市宁卧庄宾馆成功举办。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民,浙江大学党委委员、本科生院院长张光新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内高水平大学、新型研发机构和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7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研究司原司长侯万军出席会议。本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拓宇主持。

浙江大学党委委员、本科生院院长张光新系统总结了浙江大学面向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积极开展的战略谋划和实践探索。他表示,此次论坛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路径,助力培养更多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期待通过交流研讨凝聚智慧共识,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更有益的借鉴。

浙江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中心主任吴超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探讨》为题进行分享。吴超教授从生成式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展开,分享了浙江大学如何构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材、课程、实训平台”三位一体人工智能专业体系,结合对当前AI专业建设痛点的思考,展望了面向新的人才需求的未来人工智能教育蓝图。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高等教育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李骏翔作了《人工智能新型态教学实践》的主题报告。他指出,AI“教”与“学”之间需要环境、工具与平台的提升与支持。他结合Mo(蓦)AI教育实训平台的具体案例,细致展示了如何将最新的AI教学实训的创新教学模式融入日常教学中。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肖俊作了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创新开放平台》的报告。肖俊教授细致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分享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创新开放平台如何服务高质量AI人才培养、促进科产教深度融合,详细介绍了智海三乐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为打通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创新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学科与科研办副主任、教育大数据技术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卿以《数智赋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评价》为题进行分享。她指出,当前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正在迈向人智协同的“师-生-智”模式,并深刻探讨了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如何对人工智能人才能力进行评测,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主任黄博闻作了《高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他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面向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具体做法出发,分享了高职院校在AI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视角与实践经验,展示其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工程场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创新举措。

软通动力高级项目总监、软通教育西北区域教学总监王彬以《智能化产业发展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为题进行分享。他深入介绍了人工智能对企业中各项业务的赋能实例,分析了智能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企业合作、高校合作、生态发展三方面指出了智能时代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向。

杭州芄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TO 李兆丰以《AI实训案例分享: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应用》为题进行分享。他从实训培训、项目部署等方面分享了实训案例如何助力学习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介绍了智能驾驶、医疗健康、文化生活等具体AI实训案例,阐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实训项目的设计赋能AI人才培养。

本次研讨会上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优秀教学内容与实训案例遴选活动,该活动旨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以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内容的创新与提升,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把优秀成果转化为全国高等院校的AI教学优质资源,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的相关教育改革。

会上针对“面向科产教融合的AI人才培养模式及“分层分类的人工智能科教人才能力标准体系”进行了专家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向科产教融合的AI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分层分类的人工智能科教人才能力标准体系研究工作扎实、结论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和政策意义,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研讨会最后,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民,对与会嘉宾、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通过会议凝聚共识,在未来能继续就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这一主题深入交流,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本次研讨会作为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的分论坛,还吸引了来自各高校、企业的学者专家齐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理论创新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