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国之重器—浙大师生赴高端装备研发基地参观学习
发布者:杜燕梅发布时间:2024-10-30浏览次数:10
近年来,我国科技进入迅猛发展期,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批硬核科技成为一张张崭新的“国家名片”。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学生工程素养与家国情怀,10月26日,《工程文化》课程组织浙江大学师生前往浙江大学航空制造高端装备研究中心,参观学习航空制造数字化装备技术,近距离了解“国之重器”。
参观过程中,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了柔性对接、自动钻铆、机器人制孔、复合材料智能工装和自动化铺放等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应用,并展示了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师生们在车间实地了解了研究中心在高性能航空复合材料成型制造、飞机自动化装配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及核心装备。参观结束后,研究中心与课程组举行了分享交流会。研究中心的董辉跃和刘玉勇老师欢迎师生来访,并分享了中心在高端装备研发中的攻关经验。随后,师生们进行了讨论交流,畅谈调研体会。
此次活动增进了师生对工程文化与国家战略需求的认识,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和高端装备制造的兴趣,以及对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工程文化》是由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工程教育学”学科负责人叶民研究员牵头,面向全校学生的一门通识课程。遵循“提升素养、实践参与、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当前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和突出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文化教育为主线,结合真实工程案例,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域和系统性工程观,通过“国之重器”的真实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正确价值观。课程采取线下授课、慕课观看、现场参观走访、答疑研讨、小组讨论汇报等多种方式,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课程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多元,包含多位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资深专家。